数字时代出版设计有限公司

教育者不要再痴迷于制造标签化的“教育特色”



“置身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概念之中,一方面深切地感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教育创新的热切和执着,另一方面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他们在认识和实践上深陷这种概念丛林的无奈和苦恼。”

最近几年到全国各地中小学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校里充斥着许多新的教育概念。比如,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的叫“生命教育”,有的叫“小公民教育”,有的叫“尊重教育”,可谓是多种多样;对于学校的文化,可能是受所谓的“一校一品”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的启迪,有的学校致力于打造“雅文化”,有的致力于打造“家文化”,有的致力于打造“石文化”,真是百花齐放。对于学校的课程,有的把自己学校的课程叫做“幸福课程”,有的把自己学校的课程叫做“梅花课程”,有的把自己学校的课程叫做“蒲公英课程”,诸如此类,各有说法。置身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概念之中,一方面深切地感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教育创新的热切和执着,另一方面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他们在认识和实践上深陷这种概念丛林的无奈和苦恼。不管人们的感受和态度如何,这种教育概念满天飞的现象是这个教育改革年代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特色创建活动可以说是这些年教育界的一股潮流,其初衷是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恐怕与近些年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的各个方面的特色创建活动有关。特色创建活动可以说是这些年教育界的一股潮流,其初衷是好的,是想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千校一面的教育现象,努力增加和凸显各校、各科教学乃至各位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在理念上、实践上、宣传上和评价上差别化的教育主张和模式。教育领域的特色创建活动本身有其合理之处,无可厚非。这是因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自然面临着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情形,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德育体系创建等等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强调一下特色或差别当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教育者无视这些教育内外部情形的差别,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德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强行要求一致,倒反而是压制了各地各校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并且最终使学校的工作不能适应所在校内外的实际情况,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如果一味地强调特色、强调差别,以至于别人提过的理念我就不能提,别人用过的概念我就不能用,非得在理念上、名称上弄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方才显出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价值性,那就走到了学校特色创建活动的反面。”

除了上述客观的原因外,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还有一些更为重要的主观的原因,就是思想上、行动上一部分教育者对于教育特色或差异的盲目追求。如前所述,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课程教学活动,有特色是正当的合理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特色、强调差别,以至于别人提过的理念我就不能提,别人用过的概念我就不能用,非得在理念上、名称上弄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方才显出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价值性,那就走到了学校特色创建活动的反面。若教育者对教育特色或差异的追求极端到这样一种程度,只求特色,不重共识,不尊重规律,为特色而特色,为创新而创新,那么就会舍本逐末,将特色创建活动引导到完全错误的方向。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特色还不鲜明,硬是通过总结、拔高或贴标签制造的“特色”,其发挥的作用就如同“皇帝的新装”,除了赢得一些阿谀奉承之辈的赞扬外,对教育者自己和广大师生不会产生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一些学校辛辛苦苦凝练的标签化的所谓特色,除了个别参与工作的专家、老师外,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一些什么东西。

“概念是思想和行动的工具,也凝结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智慧。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允许创造一些新的概念,但是不能反过来把创造概念当成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

概念是思想和行动的工具,也凝结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智慧。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允许创造一些新的概念,但是不能反过来把创造概念当成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否则的话,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就沦为了教育概念的游戏。但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就如同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人们往往被一些别人制造的或自己制造的新概念包括一些来自外国的洋概念所迷惑,继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被它们所误导。比较常见的是,有些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上硬是先行制造或拿来一个看起来、听起来很新颖的概念,不管它科学不科学、明确不明确,然后就把活生生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塞到这个概念下面,为这个概念提供实践的注解。这实在是削足适履、作茧自缚的不明智行为,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还很容易遮蔽一线教育者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所创造的宝贵教育经验。

“教育者不要再痴迷于制造新的概念,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解决真正的教育问题。”

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找到教育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这是当前摆在我国教育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教育者要对教育规律和教育共识有充分的尊重和敬畏,不要让对特色和个性的追求成了无视教育规律和教育共识的随心所欲。教育者不要再痴迷于制造新的概念,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解决真正的教育问题。教育者要警惕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教育新概念,学习辨析它们当中哪些是有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哪些却只有概念的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容,或者仅仅只是换个说法而已。教育者要静下心来办教育,不要急于用一些生搬硬造的概念来装饰自己尚未成熟的思想、经验或实践模式。最后,尤其重要的是,研究者和媒体也不要再帮助一线教育者去鼓噪和追逐那些无意义的教育概念,而应该引导他们真诚地思考和审慎地实践。

穿过教育概念的丛林,教育者才能真正地抵达理想教育的彼岸。

(作者: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

首页      电子资源      产品展示      合作企业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夏08:00~12:00  13:30~17:30  冬08:30~12:00  13:30~17:30       
办公地址:长沙市长沙县黄花镇黄花工业园2